精神情緒障礙引爆心律不整 奇美醫雙管齊下解危機!

2023-01-25  記者 蘇旋/報導

奇美醫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

「心率不整」是一個常見的臨床問題。導致心律不整的原因,除了心臟本身的疾病之外,精神情緒的障礙也經常扮演心律不整的重要導火線的角色,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表示,隨著社會的競爭越趨激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離,導致精神情緒失調的人也越來越多,年齡層橫跨青中年與老年族群。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診療心律不整合併精神情緒障礙,雙管齊下解危機!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提供精神情緒障礙病人的穴道自我保健法

52歲台商盧先生,近二月來常在飯後發生胸悶痛心悸。三年前在地震中因過度驚嚇後引發胸悶痛、心悸,心臟科醫師診斷為冠心病合併心律不整,處方西藥控制。近二月來,進食後容易引發胸悶痛、心悸,而且後背膏肓處痛引到前胸,日前回台灣至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門診就診,中醫辨證是「肝氣鬱結,氣機不暢」。飯後容易發作胸悶痛心悸,後背痛引前胸,是不穩定性心絞痛。最後病人服中藥一周後反應己有明顯改善,情緒較平穩,較少再恐慌,睡眠也有進步。

許堯欽部長說,病人的工作壓力大,不明原因恐慌,焦慮緊張,胸悶憋氣呼吸不順,脈沉弦,中醫辨證是「肝氣鬱結,氣機不暢」。飯後容易發作胸悶痛心悸,後背痛引前胸,是不穩定性心絞痛。從病人的胃脘痞脹、消化慢、容易排氣以及舌苔灰白厚等症狀,中醫辨證是「痰濁內阻,胃氣不降,上衝擾心」的表現。除開立處方之外,另叮囑若服藥後胸痛未改善,則宜盡快至心臟科詳細檢查處置。開立處方以黃連溫膽湯清熱化痰,加味逍遙散疏肝理氣,以藿香、菖蒲、鬱金芳香化濁,丹參、遠志、酸棗仁活血養血。

病人服中藥一周後反應飯後胸悶痛、心悸與腹悶脹的症狀己有明顯改善。只餘晨起稍胸悶數分鐘即自癒,情緒較平穩,較少再恐慌,睡眠也有進步。鼻過敏噴嚏與咽痰均減少。可見胸中氣機得暢,心血得養。但是病人反應經常會便秘,所以處方加入大黃、厚朴、沉香以通腑降氣,服用一個月後反應排便順暢,已少腹脹,胸悶痛心悸也已經很少再發,後背膏肓處痛引前胸已無,血壓穩定,生化檢查血脂也下降,準備再回大陸工作。

中醫透過體質辨證與辨病,運用清熱化痰,疏肝理氣與養血活血的中藥進行治療,順利的改善病人的腸胃功能障礙與不穩定性心絞痛,病人的焦慮恐慌與失眠也隨之改善,血壓與血脂肪也順利下降,對於提升病人的體能與穩定身心狀態起到積極正向的作用。

許堯欽博士表示,精神情緒失調也常引發心律不整,身心相互影響,以中醫正確調理,有七成可遠離心律不整合併精神情緒障礙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0年平均國人每11人就有一人看過身心科或精神科。臨床上常見在精神情緒的激烈波動之後,引發心律不整,是臨床上典型的「身心疾病」表現。根據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2019年至2022年的統計顯示,心律不整合併精神情緒障礙的病人共有120位,男性多於女性,其中又以年齡30至60歲的工作族群最多。以精神情緒障礙來歸類,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為焦慮緊張恐慌合併失眠心悸症、1/4為焦慮緊張合併腸胃功能障礙引發心悸、1/4為自律神經失調合併更年期障礙引發心悸。以體能狀態來歸類,裡面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病人有體能耗弱(食慾不佳或營養不足)的問題。都屬於身心互相影響的問題。

許堯欽部長指出,心律不整合併精神情緒障礙是多器官多標的治療,需要心臟及精神情緒兼顧。中醫以「調和臟腑平衡」的方式,調和肝(自律神經系統)、脾(腸胃消化營養系統)、腎(荷爾蒙內分泌系統)與心臟(大腦與心血管系統)的平衡,清除人體的痰熱(發炎)與瘀阻(血栓),經常能有效的穩定人體的能量與氣血循環,加速臟腑平衡的達成,兼顧身體與心理,有高達七成的病人,經過中醫藥耐心的調理,病情穩定,順利遠離心律不整與精神情緒障礙的恐懼。

許堯欽部長強調,西醫運用安神鎮靜與舒解的藥物控制,有助於減少病人因精神情緒失控造成的傷害。中醫則是以「調和心肝脾腎平衡」的方式,從體質的源頭進行根本處理。符合全人醫療的精神,提供醫病雙方安全而有效的治療選擇。

1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 2021 Copyright 彪網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