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子-鄉居拾穗】難得一見的曬瓜子
難得一見的曬瓜子。(圖/默子)
鄉下地方多空地多廣場,只要是農作收成的季節,就會看到各種日曬乾糧、瓜類、蔬菜,最常見的是稻穀、玉米、蕃薯簽、紅白蘿蔔絲、菜脯、高麗菜、花椰菜鹹菜、豆類、芝麻·⋯⋯,隨著科技發達各種機器取代陽光日曬,在路上看到農作,應該是幸運且難得的,親眼目睹曬瓜子,更覺幸運指數破表,因為查了網路才知道,瓜子瓜越來越稀少了,幾乎沒有種植,平常看到的瓜田都是大西瓜、洋香瓜、小玉瓜、哈蜜瓜。
為了求證網路所言,特地到小鎮專售瓜子聞名遐邇的店家詢問,果然快絕跡了,至於目前年節和宴客場合的瓜子,還是有供應,不然就是花生或葵花籽取代,也有很多宴客場合不再提供餐前零嘴,一則物價飆漲,另則少人咀嚼,乾脆就正菜出場。
七〇年代瓜子瓜栽種流行一陣子。(圖/默子)
七〇年代的瓜子瓜栽種流行一陣子,我家的兩分旱田也跟上流行,收成時不用拜託左鄰右舍幫忙,不用花錢找農工,自家人就很管用了,只有親身體驗過,才知道什麼叫做汗滴禾下土?什麼叫做一粒米百樣工?為什麼大人總說多讀點書才能出人頭地,種田沒出路,田裡的農事之多,實非三言兩語可道盡,家裡務農,不管年紀多大,多要幫忙盡點力的。
瓜子瓜熟了,摘下來,取了刀子剖開,然後用手從中掏出,接著一顆顆瓜籽從瓜囊裡挑出裝進桶子裏,趁著好天氣,趕快到廟呈或誰家的水泥地庭院,一把一把撒開,只有大人會控制力道,曬瓜子時,小孩子就是幫著觀前顧後,怕貓狗跑進去玩耍,怕小鳥偷吃,太陽下山了,掃成一兩堆小山丘,蓋塑膠布,隔天再曬,艷陽天曬個三五天就大功告成,收購的生意人也上門來載走了,別以爲曬乾的瓜子可以炒來當零嘴,根本不可能,那時候的瓜子是天價,只有黃豆才是零食,鹽巴炒黃豆,真的吃膩了吃怕了。
艷陽天曬個三五天就大功告成。(圖/默子)
剖瓜子瓜的甘苦談,真的要親身體驗,萬一濫掉了的瓜,可以想像畫面,一股臭味撲鼻,再恐怖點還有小蟲蟲,那年代沒口罩、也沒橡膠手套,只能大喊大叫或忍耐了,如果一上午或一下午剖開的瓜子瓜全是好的,那就是幸運兒了,好像從沒有過,農事小幫手的報酬就是雜貨店的冰棒或冬瓜茶,物質匱乏的年代,就是最高級的享受。
默子(長年蟄居鄉下農村,熱愛文字及攝影,文章散見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自由時報、金門日報、講義雜誌等,曾於人間福報撰寫〈鄉居筆記〉、〈人生萬花筒〉兩專欄,喜愛蒔花弄草、尋幽訪勝,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擅長從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的人事物。)
您有可能有興趣
-
2025-09-21
-
2025-09-21
-
2025-09-21
-
2025-09-21
-
2025-09-20
-
2025-09-20
-
2025-09-20
-
2025-09-20
-
2025-09-19
-
2025-09-19
-
2025-09-19
-
2025-09-19
-
2025-09-19
-
2025-09-18
-
2025-09-18
-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