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關閉

【默子-鄉居拾穗】一粒米百樣工

2025-11-17

收成前的農事多到數不清,一粒米真的百樣工呀!(圖/默子)

要怎麼收穫,必先那麼栽。隨著季節交替,農田隨時都有得忙,小時候在餐桌上,都得聽大人耳提面命「一粒米百樣工,絕對不可以浪費糟蹋糧食」,只要有米飯掉下去,就要立即撿起來塞進嘴裏,不管任何食物都一樣。

從小就喜歡一個故事,有個員外平常就樂善好施,不管是捐款或施糧,只要窮困的人家上門求援,絕對布施,然而他家的佣人不懂得珍惜食物,每次鍋底的米飯都清洗乾淨流進水溝裏,有戶長期受捐贈的人家,都會去員外家的水溝出水口處、承接漏出來的飯粒,然後帶回家曬乾存糧;有一年鬧饑荒,樂善好施的員外家也糧盡了,結果來了一個送乾米飯的村民,竟然是長年受贈的人家,員外得知乾米飯是出自自家排水溝口,又是難過又是感動,想不到長年累月布施的員外也接受別人的捐贈,從此更加珍惜一米一飯,更加布施做好事。

筆者長期蟄居鄉下農村,隨著季節交替,可以親眼目睹農民的辛勞。(圖/默子)

每次想起這故事,就想到近年的富裕生活,從199吃到飽到999到無上限,然後廚餘之多更是驚人,愛物惜物之情漸淡,幾十年前的困窘匱乏有多少人能體會?每年的飢餓三十體驗活動,都是短暫的印象,畢竟隨手可得的食物太多了,沒有經驗過長期挨餓受凍之苦,怎能多珍惜糧食的可貴?

筆者長期蟄居鄉下農村,隨著季節交替,慶幸可以親眼目睹農民的辛勞,插秧、播種、剷土、施肥、除草、用藥⋯⋯,收成前的農事多到數不清,一粒米真的百樣工呀!

各式各樣耕耘機農機發展的現代化,不少老農仍然堅持原始傳統的耘土整地,有時候需要牛隻幫忙,如果認為耕耘機和牛隻沒有整平水田,就自己親力親為了,打著赤腳拿著扒骨,一步一步、一遍又一遍,一整片水田就這麼耘平了,直到老農滿意為止,不禁納悶懷疑,這麼使勁賣力扒整,種出來的稻米會更優?據說整平的稻田,收穫量多了些,稻穀又大又美,老農幾十年的經驗專業,敬佩讚嘆。

 

默子(長年蟄居鄉下農村,熱愛文字及攝影,文章散見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自由時報金門日報講義雜誌等,曾於人間福報撰寫鄉居筆記〉、人生萬花筒兩專欄,喜愛蒔花弄草尋幽訪勝,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擅長從生活中發現值得記錄的人事物。)

 

 

您有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