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關閉

脹氣、胃酸逆流、消化不良頻頻找上門? 中醫協助緩解現代人的夢靨

2025-11-21

彪網媒/台南 新聞中心

李先生主訴工作生活過於緊繃且壓力極大,進食速度過快且常常邊工作邊用餐,慢慢出現進食後胃部悶脹,甚至嘔吐伴隨胸悶及橫膈下悶痛,因而前來中醫門診就診。經中醫師判斷為腹腔壓力大引發消化道傳導失常,造成食道下端與胃部開口之噴門無法正常緊閉,導致進食量多就容易嘔吐,後以中藥柴胡疏肝散加減,針灸及外用貼布緩解胃部悶脹不適感,並衛教正確飲食方法後,症狀立即獲得緩解。

鄭先生平時多外食,三餐時間不規律,有吃宵夜習慣並以麵包為主食,近來持續出現胃部悶痛感,合併口腔出現酸臭味道;經中醫師診察後以中藥調理與耳穴敷貼按摩,並衛教其平常飲食種類宜忌及正確用餐時間,在持續服用中藥及配合更動飲食習慣後,目前已無胃部悶脹悶痛感。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李俞生醫師表示,由於現代人生活及課業壓力緊張,加上三餐不規律,晚上飯後累到直接平躺休息,久而久之出現容易脹氣、打嗝、胸口灼熱及胸口悶脹感,甚至伴隨酸水上逆至咽喉,進而出現咽喉不適感,不僅影響食慾,還可能引發咳嗽,長期下來症狀越來越明顯,服用成藥都難以緩解,嚴重時會影響睡眠品質。若有上述這些症狀,就要懷疑是否罹患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近年來其盛行率已經攀升到25%,亦即平均四人當中就有一人有胃食道逆流的情況,並且持續有年輕化的趨勢。其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與鄰近器官的保護機制失效,這種失衡可能食道胃交界處瓣膜機制缺陷,導致無法應對跨膈的壓力。這種平衡的破壞最常見的原因是食道裂孔疝氣、食道動力障礙、腹壓升高(肥胖)和胸壓降低(慢性肺部疾病)。

當過度壓力緊繃時,人體的交感神經會持續處於興奮狀態,因而減緩胃腸消化蠕動的速度,長久下來容易造成持續性的消化潰瘍。而暴飲暴食加上三餐不規律,特別是有吃消夜的習慣,或是飯後久坐或是平躺,都會加重腹腔壓力,長期下來容易誘發橫膈膜及食道功能出現障礙。若反覆出現胃酸逆流和火燒心等症狀,則會破壞食道黏膜屏障並引發食道發炎反應,長久下去可能演變成巴瑞氏食道炎(食道癌前病變)。

中醫治療上,採取辨證論治的方式,主要方針以疏肝和胃來改善壓力緊繃引發的胃食道逆流。藥物以左金丸加柴胡、梔子、青皮、鬱金為主,可配合針灸按摩太衝穴搭配內關穴、中脘穴,也可配合耳穴位置的耳神門、肝點及胃點。「消食導滯和胃來改善暴飲暴食引發的食物積滯胃腸,以「降氣化痰來改善胃酸逆流,常使用保和丸搭配雞內金、麥芽、穀芽、海螵蛸、浙貝母、陳皮、旋覆花等藥物,針灸按摩選用足三里、中脘穴、內關穴、內庭穴、陽陵泉等穴位。同時配合調整日常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症狀必定能獲得改善。此外,中醫治療胃病的另一個功能是保護胃黏膜,增加胃酸排空,透過適當處方,讓被胃酸侵襲的胃黏膜獲得修復,改善胃黏膜潰瘍。

李俞生醫師提醒,胃食道逆流雖常見,若輕忽不治療,除了會影響日常的生活品質外,若長期未改善,恐還會造成食道的病變。建議平時應保持規律作息、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避免宵夜與高油甜食,並適度地紓壓,才能從根本調整身心,維護消化系統的健康。

您有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