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關閉

【楊逸宏-府城說書人】竹,在風中低語

2025-10-04

導演洪家和推出《聞竹曰》紀錄片,描繪竹工藝在台灣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傳承。(圖/魚氏影像)

紀錄片導演洪家和推出新作《聞竹曰》,聚焦一門逐漸式微卻充滿韻味的傳統技藝──竹編工藝。這部紀錄片以青年竹藝師蔡惠婷為核心,呈現她十年來在竹編藝術領域的學習、教學與創作歷程,同時也呼籲社會關注年輕世代在傳統工藝保存上的努力與挑戰。

洪家和長期關注文化議題,去年以攝影作品《竹編藝術家bamboo artist》在「2024 MUSE國際攝影大賽」中獲獎,便已展現對竹編藝術的深厚情感。此次再推出《聞竹曰》紀錄片,從把靜態帶向動態,更全面描繪竹工藝在台灣的歷史脈絡與當代傳承。

 

紀錄片導演洪家和推出新作《聞竹曰》,聚焦傳統技藝──竹編工藝。(圖/魚氏影像)

台灣竹藝的歷史可追溯至鄭成功開台以來,已有超過四百年的發展。竹子過去是建材與日用品的重要來源,也孕育出獨特的民間工藝。然而,隨著塑膠製品興起、東南亞低價勞力衝擊,以及大量竹製品外銷等因素,台灣竹產業逐漸式微,相關技藝亦面臨失傳危機。

《聞竹曰》透過蔡惠婷的故事,呈現當代青年工藝師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尋定位。蔡惠婷因大學通識課程接觸竹編,被恩師張永旺發掘潛力,進而投入竹藝領域,從基礎技巧學習到教學推廣,走過十年工藝歷程。

洪家和2024年以平面攝影作品《竹編藝術家bamboo artist》在「2024 MUSE國際攝影大賽」中獲獎。(圖/魚氏影像)

期間她受邀至國內外交流與創作,逐漸在藝術圈嶄露頭角。然而,在傳統工藝與當代創新的拉鋸中,她也對未來方向產生困惑,這份自我反思促使她與導演合作,拍攝這部紀錄片作為十年成果的總結與新階段的起點。

洪家和說,大眾談及傳統工藝時,往往聚焦於年長的大師級人物,卻忽略了默默耕耘的年輕傳承者。他強調,青年工藝師們在看似「吃力不討好」的領域中,透過開課、辦展、參與藝術創作,試圖讓傳統技藝在當代生活中重新被看見,值得社會更多支持與記錄。

我們除了仰望傳統大師的輝煌,是否也能將目光投向那些默默努力、仍在學習與探索的青年工藝者?(圖/魚氏影像)

「我們不只是記錄竹藝這門工藝,更記錄人與工藝之間的連結與掙扎。」洪家和表示,《聞竹曰》不僅是對一位工藝師的致敬,更是一種文化的見證。透過蔡惠婷的個人故事,他希望喚起更多人對傳統工藝保存與創新的關注。

隨著《聞竹曰》的推出,洪家和也呼籲文化界與大眾一同思考:除了仰望傳統大師的輝煌,是否也能將目光投向那些默默努力、仍在學習與探索的青年工藝者?唯有世代接力,才能讓這些美麗的文化資產得以延續。

 

楊逸宏(資深記者、作家,曾服務於中華日報、時報周刊、壹週刊等媒體,20年以上媒體資歷,深入人群及社區角落,擅長發現值得報導的人事物。現為獨立記者及文刊主編。)

 

您有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