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鐘磁刺激療法 屏基助中風患者重拾語言與行動力
記者林豊雅/屏東報導
不開刀、不住院 屏基磁刺激療法帶來中風復健新希望。圖_屏基提供
屏東基督教醫院持續引進先進醫療技術,近期導入「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系統(rTMS)」,為腦中風及神經相關疾病患者開啟全新復健契機。這項非侵入性神經調控技術,透過磁場刺激大腦特定區域,有助於活化沉寂的神經路徑,促進神經可塑性與功能恢復,每次治療僅需20至30分鐘,無須開刀也無需住院。
屏基神經內科主任陳昶宏醫師指出,rTMS在中風復健領域已有成熟應用,能有效改善偏癱、語言障礙、吞嚥困難及情緒障礙等後遺症。無論是中風後3至6個月的黃金復健期,或復健進展遇瓶頸的患者,均可能透過此療法提升自理能力、減少生活依賴。不過,若患者體內裝有心律調節器、金屬植入物,或有未控制的癲癇及嚴重心血管疾病,仍須經專業評估後才能進行治療。
屏基引進重複經顱磁刺激新療法 助中風患者重拾語言與行動力。圖_屏基提供
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將特製線圈放置於患者頭部,藉由磁脈衝刺激運動與語言區域,逐步提升神經活性,幫助恢復語言、肌力及認知功能。完整療程通常需10至20次,大多數患者僅感到輕微頭皮刺痛或肌肉抽動,副作用少且可耐受。研究顯示,連續兩週10次的rTMS搭配傳統復健,能顯著改善中風後遺症,且中風早期介入效果最佳。
屏基自今年5月啟用此療法,目前已有15位病人接受治療。其中,28歲的郭先生因中風導致右側肢體無力及失語,接受兩週治療後已能開口說出簡單詞彙,一個半月後更能組織完整句子,並逐步恢復行走能力。另一位75歲的陳先生則因車禍腦傷後出現偏頭痛與失眠,經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思考與語言反應也更為清晰。
陳昶宏主任強調,中風是國人健康威脅之一,患者及家屬常需承受長期復健與照護壓力。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為復健提供新方向,對神經仍具可塑性的患者尤其有效。他呼籲民眾,一旦出現中風症狀應立即就醫,並積極配合後續復健與治療,才能最大程度恢復生活品質與自主能力。